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提出:“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完善与职工养老保险的衔接办法,改革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鼓励发展企业年金、职业年金和商业保险。”对此,人社部副部长胡晓义的解读是,总理给出了养老金并轨的时间表。那么,并轨如何并?对养老金收益又会带来哪些影响?
多轨并一轨
由于种种原因,我国目前虽然从制度上实现了城乡居民基本养老全覆盖,但制度“碎片化”严重,如农村居民实行的是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新农保),城镇居民实行的是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城居保),城镇企业职工和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又分别实行不同的养老保险制度。
在不同的制度下,筹资标准、筹资渠道、缴费方式等各不相同,以致待遇水平差距巨大。这其中,由于新农保、城居保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之间有衔接的办法,所以多轨并一轨的核心和关键,是城镇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的并轨。
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养老金待遇差距有多大呢?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收入分配研究院执行院长李实及其团队披露的信息显示,一般而言,公务员养老金每月在4000元左右,事业单位职工比公务员低20%~30%,企业员工养老金则大部分在1500元~2000元。
“事业编制的退休教师,除了养老金,每月还能拿1000多元的绩效工资,仅仅这一项就几乎等于工人每月的退休金了。”南京市鼓楼区云南路社区原书记兼主任朱金娣长期从事社区工作,对于养老金双轨制带来的待遇差距,有着最直观的体会。
“不同的养老待遇人为地制造了社会不公,现在老百姓对养老金双轨制反映强烈,不患寡而患不均。”朱金娣说,只有实现养老并轨,才能让所有退休人员平等享受经济发展的红利,实现社会公平。
南京鼎燃科贸公司总经理王亚军也表示:“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的养老金待遇差距是挺大的,高学历年轻人就业时越来越关注这一问题,甚至可以说养老保险双轨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年轻人的择业。”
面对着社会上的种种抱怨,人社部也在加快推进养老金改革的顶层设计,去年共有7家机构参与,并分别给出了各自的养老金改革方案供人社部参考,另外人社部还收到了社会各界对养老金改革的意见。
与此同时,人社部采取边设计边推出的方式,哪些方面改革条件成熟,就马上推行实施。今年以来,人社部已出台“新农保、城居保合并政策”“城乡养老保险制度衔接暂行办法”等改革举措。如今随着“改革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的提出,养老金完全并轨进入倒计时。